HCIE-Datacom | HCIP-Datacom | HCIA-Datacom |
HCIE-Cloud Computing | HCIP-Cloud Computing | HCIA-Cloud Computing |
HCIE-Cloud Service | HCIP-Cloud Service | HCIA-Cloud Service |
HCIE-openEuler | HCIP-openEuler | HCIA-openEuler |
HCIE-GaussDB | HCIP-GaussDB | HCIA-GaussDB |
HCIP-AI | ||
HCIE-AI Solution Architect | HCIP-AI Solution Architect | HCIP-AI-MindSpore Developer |
鸿蒙应用开发者基础认证 | 鸿蒙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 | 鸿蒙应用开发者定制课程 |
发布时间: 2020-11-10 16:24:21 点击量: 3716
初识HCIE-Security
像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也很担心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能不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结合到同级出去工作实习的薪酬水平,感觉当前自己的情况真的有点困难。
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考一个华为职业认证。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我进入行业的敲门砖。特殊的是,由于疫情和考位的原因,整个考证的时间安排上一拖再拖,过长周期的考试准备也确实带来一些困扰,从备考心理和其他事情的冲突,但一起学习的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最终,我终于成功考下HCIE-Security认证。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整个备考经历以及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整体上来说,考试分为三个部分,笔试,实验,面试。
HCIE笔试
笔试经验重点提炼:分门别类地归纳知识点
笔试,这个的准备周期大概在两周左右,重中之重在于给知识点分类。由于整个准备的题目驳杂,类型很多,数量也很多,总是会记混淆,所以我一边记忆,一边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分门别类。从前期的泛看,到后期知道自己哪一块记不牢进行专门看,有重点地进行反复记忆。当然这种方法也给了我对应的回报,不仅笔试顺利通过,也为之后准备面试打下基础。
HCIE实验
面试经验重点提炼:“逻辑”+“仔细”
实验,如果给实验圈两个重点词汇,我会选“逻辑”+“仔细”。所谓逻辑是指每一个题目的整体流程处理流程,对应操作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设备上每输入一条命令的目的,流量的走向,正常得到的现象。当我们拿到题目的时候对上述的几点能够做到了然于胸,说明已经具备了配置和排错的能力。
所谓仔细是因为我们的整个实验考试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5点,虽然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在下午2点多的样子能够完成实验,但4-5个小时地集中注意力是不现实的。所以就实验来说,把控配置节奏,仔细配置命令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排错的工作会耗费相当多的时间。
HCIE面试
面试经验重点提炼:“看文档”+“讲题”
最后一门是面试,面试可谓是最难的一步了,它不是说简简单单的记忆主干知识点就可以过的。就面试而言,我的整个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首先,看hedex产品文档,凡是主干题对应的产品文档我基本上都看过一遍,对于有些重点内容也做了相应的笔记。
其次是讲题,到这一步,可谓是重点了,因为我们的面试也主要是讲题。开始的时候某些知识点以为自己懂了,实际讲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后来看到一些知识点的时候我都会问下自己“你懂了的话,能够讲出来吗?”。当然有第一步的兜底,基础知识这一块我走得也比较稳,那么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要进行的就是讲题步骤的“起承转合”,把这些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就是处理追问的问题了,同样的我也把追问分门别类,誊抄在A4纸上,之所以采用誊抄的方式是因为后续的复习会显得有点心浮气躁,看不进,记不了,不仔细,没办法只好选择烂笔头的方式。做完这些,正式进入考场,拿到题目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思路,从哪些方面讲,怎样安排知识点,主要框架上面的讲解基本没问题。至于追问,因为老师问的追问确实更加贴合实际的操作和生产业务环境,所以对于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但还是顺利通过了面试。
写在最后
现在回头看看,我的整个考试过程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老师这方面,毋庸置疑,云校的老师都是绝对的老司机,不用想太多,跟着老师的安排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并且有的时候,感觉有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还会唱歌,或者给我们来一碗心灵鸡汤,来鼓励我们。同学们也经常在一起交流,一起讲面试题,交流实验技巧,分享经验,讲累了,开开玩笑,吐槽几句,真的不错。
在此也想对大家说,考取华为HCIE的证书只是一个开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阅读 >>>更多